• 2025-02-27
    “小场所”关乎“大民生”,“小门面”牵动“大安全”。去年以来,东坝头农场积极推进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工作,全面摸排社会面小场所底数,强化安全风险排查,准确辨识安全隐患,切实提升基层安全治理水平。全面摸排录入系统。在大丰区安委办工作人员培训指导后,东坝头农场安委办明确安全巡查员、消防指导员,并在场域开展拉网式摸排,将场域内2家生产型企业、3家小商店、1家小医院,全部录入全省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加强巡查和督促自查。强化现场安全巡查工作,安全巡查员、消防指导员组队对场域内全部小场所进行不定期安全巡查,发现问题立查立改,同时提醒商户按照系统提示进行自查,农场安委办不定期抽查,加强相关工作监督和指导,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开展培训宣传。在开展巡查工作的同时,向所有商户发放区安委办印制的宣传手册,开展“每日五看自查打卡”和每周安全自查培训,指导正确使用江苏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安排农场安全巡查员、消防指导员积极参加区安委办组织的业务培训,认真学习相关资料,严格参照指导材料进行安全巡查和指导。督促小场所经营者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全面提升场域内安全管理水平,积极营造安全经营氛围。
  • 2025-02-27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在岗埠农场小麦春耕生产中,科技赋能正在让传统的耕作方式变得更为高效、便捷,新质生产力轮番上阵,为小麦春季管理保驾护航。在岗埠农场王沟生产区李庄队的农田里,大片的小麦茁壮成长,为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作业,起飞!”随着无人机飞手的轻轻触碰,一台大型无人机缓缓升起。在达到预定位置后,无人机开始喷洒化肥。在飞手的遥控器显示屏上,可以清晰看到喷洒用量、肥量大小、飞行速度、相对作物高度等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农业部门统一制定的,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执行,否则就会违规,不能作业。”无人机飞手小宁表示。春耕时节,施肥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传统的人工施肥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因施肥不均导致作物生长不均。如今,无人植保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无人植保机搭载着智能施肥系统,能够根据预设的施肥量和施肥区域进行精准施肥。其高效的飞行速度和精准的施肥控制,使得施肥效率大大提高。相较于人工施肥,无人植保机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成本,还避免了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施肥不均问题。此外,无人植保机还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养分状况进行定制化施肥,为作物的健康成长提供有
  • 2025-02-26
    近日,云台农场的蝴蝶兰项目进入养护关键期,工作人员井然有序进行大棚内部的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在做好大棚内温湿度监测的同时,多措并举进行管护工作,为蝴蝶兰生长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在智能温室内,近9万株蝴蝶兰幼苗在阳光下舒展新叶。工作人员正有序悬挂生态黄板,花架间黄板构成金色矩阵,每张板黏着的虫体都化作数据链上的节点。工作人员戚星宇举起放大镜:“小黑点是蓟马,绿斑是白粉虱,数量每天都在下降。”他翻开记录本,纸页上是密密麻麻的手写数据,“老祖宗用草木灰治虫,我们用生物趋性,都是与自然对话的智慧。”通过昆虫趋光性原理实现物理灭虫,相较传统农药喷洒减少90%化学残留。项目还创新引入纯水循环过滤系统,采用三级反渗透技术制备灌溉用水。技术员展示实时监测数据:“水温恒定23℃±1℃,纯水的水质能有效预防盐分结晶,保障植株根系健康发育。”随着各品类蝴蝶兰进入关键生长期,农场组织一线人员持续加强各大棚的环境监测,每日做好数据记录,定期更换黄板,并根据花卉生长需要和天气情况及时调整棚内温度、湿度及光照条件等,密切关注花卉生长情况,加大养护力度,确保花卉健康生长,为下一步组培技术的实施打好基础。
  • 2025-02-26
    复兴圩农场牢固树立“产业是金、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化思维实施产业发展,扎实推进水蛭高标准养殖园区项目建设。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农场产业发展中心认真做好项目实施的前期工作,召开项目研究推进会,专题研究项目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研讨论证,邀请盐城工学院专家教授到场指导项目选址工作,为项目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在项目现场,产业发展中心水蛭养殖技术员程天马正指导施工人员进行养殖大棚的搭建,在项目现场北侧,一台挖掘机正在对源水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项目建设正在有条不紊推进。“目前,我们重点做好养殖大棚搭建、引水管预埋、养殖池搭建等工作,为下一步养殖工作做好准备。”程天马介绍说道。据了解,复兴圩水蛭高标准养殖园区项目总规模5700平方米,建设设施化养殖大棚2栋,有效养殖面积2822平方米,采用连栋双层结构,布置养殖池168个,充分利用养殖空间,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提升农场公司水蛭养殖标准化程度,成为农场公司水蛭养殖产业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为农场公司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2025-02-25
    日前,东辛东旺奶牛公司、苏垦优然牧业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牛羊饲料饲草高效利用与碳减排关键技术”项目课题五示范推广基地。该课题由南京农业大学承担,主要研究饲料种植端碳消纳、碳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牧场养殖过程精准营养供给与源头减排技术研发与示范、牧场粪污处理过程碳氮减排技术与新型有机肥研发与示范等内容。根据江苏省奶牛养殖分布区域划分,结合各养殖主体规模、运营现状,经项目组调阅资料、实地考察、评审等环节进行认定。近年来,东辛通过制定牧场自配料品控管理、全混合日粮加工、饲喂效果监控等,构建多元化日粮精准饲喂工艺和标准操作程序,实时调整饲粮状态、饲喂频率,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碳氮排放。奶牛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沼液,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在卷盘式喷灌机的运转下,自动喷洒在配套消纳用地里,以提高土壤肥力。沼液利用后的沼渣作为奶牛牛床垫料的生产原料,不仅成本低,也降低了养殖风险,有效提高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同时,积极推进畜禽粪污消纳还田与牧草、农作物种植有机融合,形成一套具有东辛特色、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 2025-02-25
    2月21日下午,苏垦投资党支部与苏美达资本党支部党建联建活动在苏垦大厦成功举办。苏垦投资、集团战投部及苏美达资本全体人员参加了培训。全体参会人员共同学习了“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习近平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第一议题的学习推动了全体党员同志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大决策部署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使得党员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确保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本次活动邀请国浩律师(南京)事务所合伙人张蓉彦律师围绕“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中的风险识别和应对”作专题授课。张律师以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大量的实践案例,对私募股权基金在投资退出阶段常见的对赌纠纷进行了深入剖析,就“对赌主体选择”“对赌行权期限”“对赌责任限制”等投资条款设置和法律实务开展了详实讲解,为投资工作中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会前,苏垦投资与苏美达资本召开业务合作重点交流会。双方围绕如何进一步加深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这一核心议题,就在手共同项目的投后管理工作开展讨论,对潜在的合作机会进行深入探讨。本次活
  • 2025-02-24
    当三明治搭配简苏酸奶,当糙米饭佐以牛肉和蔬菜沙拉……近日,新洋农场美尔姿宾馆推出的减肥轻享套餐正掀起健康餐饮新风尚。“这些融合低卡食材与精致摆盘的减肥套餐,打造出‘美味不减,健康加倍’的餐饮新体验。”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唐赟介绍说,轻食套餐不仅成为美尔姿宾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为顾客提供了更加健康的饮食选择。2024年,新洋农场美尔姿宾馆以271万元的年度营收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比增长178万元,增幅达190%。这组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营销战略的精准布局。2025蛇年春节前夕,为了抢占市场先机,美尔姿宾馆创新推出“年味+”营销战略,将传统年货礼包与农场生态产品深度融合,通过抖音直播、优鲜农产品超市双线联动,仅1月份礼包销售额即突破百万元,创下历史新高。春节过后,美尔姿宾馆乘胜追击,全面拓展业务版图。在客房服务上,以贴心入微的关怀打造温馨舒适的居住体验;餐饮方面,不断推陈出新,满足各类食客的味蕾;会议接待更是凭借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众多客户的信赖。凭借优质的服务、如诗如画的宜人环境和极具性价比的价格,宾馆吸引了大批顾客前来消费。“春节以来,我们宾馆客房入住率平均在75%以上,较去年同期增长
  • 2025-02-24
    随着最后一筐鱼被吊起、称重,倒入活鱼运输车中,养殖中心2025年首次成鱼销售也随之结束,实现了一季度的“开门红”。“这次出售的是中心的3号塘,共35亩。这个塘从去年5月份开始养殖,以鮰鱼为主,搭配混养了鲤鱼、花白鲢等。”养殖中心主任李德前介绍了这次销售的大概情况。“我们共对外出售鮰鱼10.35万斤,平均亩产达3000斤以上,再创中心鮰鱼养殖产量新高。同时还销售了混养的白鲢1.36万斤、鲤鱼0.29万斤,整体实现营业收入72.59万元。”为实现效益最大化,在对外销售过程中,养殖中心还挑选了规格较小的鮰鱼1.4万斤和花鲢5000多斤,转至其他塘口继续养殖。“已经出售的部分,我们算下来已经略有盈余。剩下的这些鱼,按照当前的价格卖不划算。我们把这些鱼统一转至7号塘继续养殖2-3个月,等到规格养大一点,能多卖3块/斤左右”。李德前表示。在清塘后,养殖中心也立即着手进行鱼塘整理,开始晒塘、清淤、消毒、保养设备等环节,确保在4月前把塘口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保证下一批鱼苗在最佳时间入塘。
  • 2025-02-22
    春潮涌动千帆竞,蓄能充电奋进时。复兴圩农场公司不断创新冬训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强化目标导向,把党员冬训工作作为提升能力、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三聚焦三提升”,推动冬训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聚焦学有所获,提升理论水平。农场公司党委提前谋划、精心安排、统筹推进,举办2025年党政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班,邀请了金湖县委党校多位名家讲师到场授课,学习内容涵盖了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良好家风家规、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哲学思维等方面,通过学习互动交流,使广大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送去了丰盛的“理论文化大餐”。农场公司单位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效,积极开展“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主题读书活动,组织全体青年员工开展“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平庸承受压力”主题大讨论,大家立足自身岗位,结合工作实际,谈心得谈体会,有效鼓足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新的一年我将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为农场公司水产养殖做贡献”产业发展中心养殖技术员田有祥在发言中说道。聚焦对标一流,提升履职能力。农场公司党委持续开展“对标盐城片区管理模式,保持淮安片区单产第一,力争进入农发第一方阵”行动,组织农业生产大队干部职工到兄弟
  • 2025-02-20
    2月19日,岗埠农场养殖中心收获了开春的第一个水产订单,养殖中心迅速组织人员、机械,开展拉网捕鱼工作,确保订单任务高质量完成。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北渔场上,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泛起了金色的涟漪。随着捕鱼信号的发出,工人们迅速集结,他们身着防水服,头戴安全帽,在寒冷的初春清晨,开启了捕捞作业。渔网在众人的合力下缓缓展开,宛如一条巨龙般横卧在水面上,气势恢宏。随着一声令下,捕鱼行动正式开始。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划船拉网,有的则站在岸边协助收网。他们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捕鱼技艺的精湛掌握。随着渔网的逐渐收紧,水中的鱼儿开始翻腾跳跃,溅起一片片水花,渔场上顿时热闹非凡。“这次捕捞是为后续清塘做准备,要把鱼塘里的鲤鱼、花鲢、白鲢等进行分拣,全部卖出。”养殖中心负责人单怀亚表示,这批水产品是山东临沂客商的订单,养殖中心积极组织人员帮助拉网作业,全程做好保障工作,确保高效满足客户需求。据统计,当天共捕捞销售各类水产品2.6万余斤,实现销售额近12万元。
  • 2025-02-20
    春回大地,农事渐起。二月的白马湖,无人机巡田、疏通沟系、组织水源灌溉、踏田管理、农机检修……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农业中心、生产区、农机监理所的工作人员们齐心协力,以饱满的热情奋力跑好备战春耕生产“第一棒”,共同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忙图”。农业中心:科学指导,指挥带好头在田间地头,除了平行行走式水肥药一体机喷灌、无人机巡田、带北斗导航系统的开沟机作业、红外线监控播种排种等各种现代化农业装备的轮番上阵,农业中心技术人员也纷纷深入田间地头,发挥“指挥官”的作用,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面对今年普遍降水少的不良因素,农业中心技术人员一边指导生产区科学进行春灌,一边大力推广药肥双减政策。他们不仅在试验田进行示范种植,还根据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给生产区制定详细的种植方案,展示如何科学施肥、精准除草。通过一次次实地指导,让生产区以科学种植方法,引领科技兴农,为小麦返青起身期的良好长势和今年夏粮丰收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生产区:细管麦田,丰收有盼头第四生产区里,春季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台植保机在广袤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压力泵将农药转化成细密的雾状,均匀地喷洒在小麦的茎叶、背面和根部。这不仅
  • 2025-02-19
    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升,大棚西瓜种植进入了关键时期。为确保今年西瓜的优质高产,东坝头农场产业中心工作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移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即将到来的移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大棚西瓜移栽前,土壤处理是重中之重。产业中心根据土壤结构,科学调配有机肥和复合肥,确保土壤养分均衡。通过深翻、晾晒等措施,改善土壤通透性,减少病虫害隐患。同时,引入微生物菌肥,进一步优化土壤微生态环境,为西瓜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今年,东坝头产业中心采用了优质抗病品种,进一步提高种苗的抗逆性和产量。在育苗环节,技术人员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确保幼苗健壮、根系发达。移栽前,还对种苗进行了病虫害防治和炼苗处理,以提高移栽后的成活率。为迎接西瓜移栽,大棚内的环境调控工作也在有序进行。技术人员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移栽后能为西瓜生长提供稳定的环境。大棚同步配备灌溉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效率。随着移栽准备工作的全面完成,大棚西瓜种植即将进入移栽阶段。在技术和政策的双重支持下,今年的大棚西瓜有望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瓜果,同时也为东坝头农场带来可观经济收益。
  • 2025-02-19
    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乔玉山、副研究员陈晓东一行莅临三河,为三河草莓产业带来了科技创新的指导与支持。此次前来,专家们重点针对新式保温大棚和草莓超高垄栽培架建设进行了现场指导。他们深入三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仔细查看大棚和栽培架建设前期准备情况,并进行了深入交流,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为三河草莓种植的设施优化指明了方向。针对大棚草莓繁苗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下死苗率较高的难题,专家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指导。他们依据丰富的科研经验和专业知识,为三河传授了实用的应对策略和管理方法,以帮助草莓繁苗顺利度过夏季不利气候条件,减少死苗率,保障草莓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此次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的现场指导,为三河的草莓种植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科技动力。相信在专家的支持下,三河的草莓种植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 2025-02-18
    随着气温的回升,滨淮农场高效农业中心里一派繁忙景象,大棚内工人们正忙着栽种西兰花,大棚外几名工人也在对水肥一体化设备管道进行维修整理。发展高效农业是增加农场收入、做大农场产品矩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对高效农业种植布局进行调整后,滨淮立即配套新建水肥一体化设备。在各个大棚内,可以看到一条条黑色主管带穿插遍布在田块中间。在西兰花栽种结束后,混合了肥料的灌溉水均匀喷出,覆盖了每一颗苗。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压力管道系统和滴管系统,通过管道,将肥料配兑成的肥液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每个大棚内。“我们中心今年计划种植韭菜50亩、西蓝花100亩,通过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水的利用率可达95%,节省肥料用量20%以上。目前已经这套系统覆盖了90多亩的大棚,预计在今后实现全覆盖。”高效农业中心负责人王伟伟介绍说。“今年我们还计划新建60亩简易大棚和20亩连栋大棚,主要是用于种植韭菜、西兰花等反季节蔬菜和太秋甜柿等中高端水果,不断丰富滨淮农产品种类。各项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