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03-08
    “春风送暖万物苏,咱们一起去种树,嘿哟嘿哟!铁锹挥舞干劲足,挖坑培土不叫苦,嘿哟嘿哟……”在东辛农场合兴生产区53大队长达千米的林地种植现场,铿锵有力的劳动号子此起彼伏,40余名工人正挥锨铲土、挖坑栽苗、培土踩实,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将捆绑好的杨树苗解开,放入提前挖好的土穴中,一人扶苗,两人配合培土压实,确保根系舒展且与土壤紧密接触,严格按照造林规程栽植,确保树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且行距和株距保持在4米左右。经过数小时的辛勤劳动,上千株树苗在东辛“安家落户”。护林员林玉虎说:“近日气温回升,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机,我们统筹调配人员机械,集中一切力量投入植树造林工作中。当下农业生产区正在进行灌溉作业,新栽植的树苗就近即可完成浇水灌溉,不仅省时省力,还能保障苗木的成活率。”林业公司负责人吴金辉表示,春季植树造林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公司始终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提早谋划、科学施策、精细管理,把好整地关、选苗关、栽植关、管护关,保证树木成活率,高质量完成年度绿化任务,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东辛提供坚实保障。
  • 2025-03-07
    近日,连云港云水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凭借其在农业教育、产业融合及农民培训领域的卓越成绩,成功入选省级农民培训学校。这一殊荣不仅标志着企业社会服务能力的领先,更成为公司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里程碑,为区域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产教融合,构筑农业全产业链生态‌作为占地1300亩的“农业硅谷”,云水湾公司深耕农业全链条发展,形成“产、学、研、销”一体化模式。依托设施栽培、生态循环技术实现果蔬优质高产,同步开发农业研学、企事业单位团建等特色项目,年均接待访客超10万人次。其独创的“田间课堂”将农耕实践与理论教学深度融合,让学员在百亩果园、智慧大棚中直观掌握现代农技。‌硬核设施,打造农民培训新标杆‌3000平方米的云水驿站培训教室宽敞明亮,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丰富的教学实践基地,涵盖农田、设施、果园、水生植物园等,为学员构建了“课堂讲授+田间实操+案例研讨”的三维教学体系。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由资深农技专家、高校教授组成的‌“高校+匠人”双师制教学团队,确保课程既接“天线”又接“地气”。‌从“输血”到“造血”,构建乡村振兴生态圈‌学校教学资源开发与课程设置出色,自编教材和教学资料涵盖休闲农业生产多个
  • 2025-03-07
    为激活中山大厦餐饮“老字号”品牌的潜在资源,自2024年6月起,餐饮团队在外卖窗口开启美味新尝试。初期推出的销售品种虽然盈利能力有限,但餐饮团队并未因此却步,他们在珠江路沿线及周边市场开展深入调研,通过对传统产品的重新认识和思考,捕捉市场需求,敏锐挖掘出民众的口味喜好类型,开发了葱香、桂花、红豆等风味烧饼系列产品。借助中山大厦的外卖品牌效应,“烧饼系列”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成为外卖窗口的又一热销单品,这一大胆尝试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不仅丰富了中山餐饮外卖产品类型,也成功吸引了更多的客户群体。目前,“烧饼系列”销售业绩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日营收从最初的2000元提升至4500元,截至当前已累计实现营收90万元。中山大厦外卖窗口的“烧饼系列”在珠江路区域已小有名气,深受消费者青睐,在头条、美团、大众点评及小红书平台上也得到了众多美食达人的高度推荐,有效带动了外卖窗口业务营收的增长。此次外卖产品的创新探索,为中山大厦的餐饮团队在市场拓展和产品创新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山大厦将坚持创新变革,做强做优外卖事业,力争在现有4个年销售额超百万的单品基础上,再创2个外卖“大单品”,实现传统餐饮的“老树新
  • 2025-03-06
    随着“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日益临近,节日经济也逐渐升温。近期,岗埠农场瞄准“她经济”良好势头,策划开展一系列主题营销活动,全力抢抓节日市场。“大家手头放快一些,我们今晚要把货发走,客户很着急!”3月5日下午,在岗埠农场高效农业示范园,工作人员刘海生一边搬运刚刚裁切下的百合花,一边催促着。在现场,4位采花工人穿梭在花丛中,不时弯腰采花,忙得浑身是汗。“上午已经采了近4000枝百合花,刚到仓库就被一家企业和一位经纪人包圆了。这不,下午又有老顾客下单,临时再采1000枝左右。”刘海生介绍,百合花一般集中在春节、情人节上市,为了抢抓“三八”国际妇女节市场,园区采取错峰栽植的方式,让一部分百合花在3月初上市,正好赶上节日上市。为了进一步拓展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岗埠农场销售部联合高效农业示范园推出了一系列以女性为主题的农业体验活动。其中,西红柿采摘成为最大的亮点。形态各异、颜色丰富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众多女性纷纷驻足拍照,独特的口感更让前来采摘的女性朋友体验到了亲自采摘的乐趣与满足感。“不仅西红柿口感好,我们还可以见识到百合花是怎样种植的,真是开了眼界。”在园区,前来采摘游玩的李女士兴奋不已,她表示
  • 2025-03-06
    日前,苏垦农发江心沙分公司与常州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在金坛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表示,将把此次签约作为加强垦地合作与深度融合发展的又一里程碑,紧紧围绕协议明确的具体举措,加强沟通交流和协作配合,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深入对接具体项目,加快进度抓落实,将合作项目区打造成为深度合作的样板区、农业产业链整合的示范区、联农助农的先行区,携手将“陌上花开”打造成为更靓丽的名片。据了解,常州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省供销社旗下社会化农业服务的专业型企业,在资源统筹、粮食购销、农资采购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借助绿色农资,以农机、农技加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耕、种、防(管)、收全程服务,这与江心沙农场立足金坛基地深入实施“一体化扩量”行动深度契合。根据协议约定,双方将在粮食烘干、订单种植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据此,苏垦农发江心沙分公司将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持续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加快实现金坛外拓基地农业增收增效。此外,江心有田分公司后续将与金坛区供销合作总社下属江苏茅山竹海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深入对接,并开展业务合作,持续输送江心沙优质特色农副产品
  • 2025-03-05
    三月春风拂面来,雷锋精神永流传。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3月4日,临海农场开展“学雷锋”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弘扬雷锋精神,深入产业一线,赋能产业发展;深入居民家中,传递温暖关怀,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日画卷。在百果园林下养殖基地,数千只海棠鸡自由漫步。穿梭在一排排鸡窝间,志愿者们双手忙碌不停,小心翼翼地将一枚枚温热的鸡蛋捡起,放入框中。“这些海棠鸡蛋必须现捡现销,才能保证新鲜度。” 为提升效率,志愿者们分区包干,4人负责一个鸡棚,忙碌的身影与此起彼伏的鸡鸣声相映成趣。一筐筐满当当的鸡蛋被擦拭干净,及时送往产业中心,今日内将送到预定的客户手中。与此同时,在种鹅养殖项目规划区,青年志愿者们戴上手套,细致清理前期项目施工散落的树枝、塑料袋等废弃物。下过雨的项目区道路泥泞积水,行走困难。志愿者张国亮小心翼翼蹲下身,将塑料编织袋等垃圾一一捡起,放进随身携带的桶中,“这些塑料制品如果流入河道,可能会危及种鹅的饮水安全。”种鹅养殖是农场依托现有资源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养殖过程中对水质、土壤要求极高,此次环境清理能够给鹅群后期生产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小麦正处于拔节期,低温
  • 2025-03-05
    从开春销售6.3万株到本月增长订单育苗2万株,一季度,白马湖农场苗木销售迎来蛇年销售“开门红”。走进林管站三站苗圃,成排笔直的杨树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起苗、捆扎、装车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此次订单将陆续发往涟水、金湖等地,白马湖苗木苗干通直、梢部封顶完好且木质化达标,高度2.5米以下无侧枝、无病虫害迹象,在采购方实地考察中得到高度评价,累计下订2万株。自2月启动交付以来,已供应8650株,剩余11350株正加紧出圃,确保3月10日前完成交付任务。今年以来,白马湖农场紧抓关键节点,扎实推进杨树雄性良种“订单育苗、定向培育”项目,依托技术优势,持续优化杨树苗繁育体系,并引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苗木成活率与品相一致性。同时,通过扩大繁育规模,深化“订单+定向”产销模式,推动林业经济提质增效。
  • 2025-03-04
    3月2日傍晚,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侵袭农场,给淮海菌菇产业基地50多个大棚带来了威胁。为切实做好羊肚菌种植大棚的加固和排水工作,确保即将出菇的羊肚菌不受或少受影响,淮海农场公司机关、产业发展中心、商物公司、农场社区等单位接到通知后迅速响应,紧急组织近40名工作人员,开展了一场争分夺秒的雨夜大棚“保卫战”。产业发展中心在接到灾害性天气预警后的第一时间组织15名工作人员,对羊肚菌种植基地的50多个大棚进行逐一巡查并加固。为切实做到与时间赛跑,消除暴风雨给大棚带来的安全隐患,淮海农场公司联合社区立即组织一支20余人的抢险队,他们手持铁锨等工具,晚上六点半到达菌菇种植基地,随即便开展大棚加固、排水沟疏通等工作。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尽管汗水混合着暴雨湿透了衣衫,但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在冰冷的雨夜中战斗。经过近3个小时的抢险,完成了菌菇基地所有大棚加固工作,9条主排水沟疏通顺畅。
  • 2025-03-04
    人勤春来早,田管正当时。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和雨水增多,小麦将进入返青拔节期。同时,也是杂草和病害复苏期。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紧抓农时,分类施策,科学部署春季田间管理工作。2月25日上午,在一大队田间,大队负责人赵中华和队长张亚一边在田间检查杂草发生情况,一边根据苗情苗势制定化除与施肥方案。赵中华介绍,大队坚持两遍化控不动摇,拔节前亩用矮壮丰70-80毫升,并结合叶面肥一起均匀喷雾,确保三月初全部完成。田地的另一边,无人机空中作业与挖掘机地面作业的轰鸣声交相辉映,一幅热火朝天的春管画卷展现在眼前。“我们今年一共种植了23000余亩小麦,此次施用多效唑,保证多分蘖,让弱苗变壮苗。”农发生产党支部书记王春红介绍道。麦田里,各大队针对前期草情苗情普查情况,落实化控防倒。根据不同地块的肥力状况和小麦生长情况,制定精准施肥方案,已全部施肥结束。目前,场域范围内的一、二类苗占比达90%以上,整体长势良好。下一步,分公司将密切关注在田作物的病虫防治、田间管理、单产提升等关键环节,因地因苗施策,确保夏粮稳产丰收。
  • 2025-03-03
    日前,正大天晴开发的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上市申请获CDE受理,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长期维持治疗,有望为国内超1亿慢阻肺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正大天晴作为国内首家完成双支扩粉雾剂等效性研究的医药企业,此次申报进程的推进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也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点防治疾病之一,常见的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是由LAMA乌美溴铵与LABA维兰特罗组成,通过双重作用机制实现长效支气管扩张。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的原研制剂于2018年在国内获批,然而,吸入制剂研发涉及药械结合、粒径控制、定量释放等高壁垒环节,目前国内尚无该药物的仿制品获批。正大天晴通过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国内率先完成双支扩粉雾剂等效性研究,有望实现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的国产首家上市。目前,正大天晴吸入制剂产品已上市4个品种,包括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天晴速畅)、噻托溴铵粉雾剂(天晴速乐)、吸入用氯醋甲胆碱(天晴速信)、富马酸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平适),满足哮喘、CO
  • 2025-03-03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广袤的东辛田野上奏响了春耕“进行曲”。装填、起飞、喷施……在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小麦田里,一架架巡田、施肥无人机腾空而起,按照设置好的路线来回盘旋在田埂之间,整个过程快捷高效。“采用无人机施肥,不仅喷施更为均匀、效果更佳,还能有效避免麦苗受到机车碾压的机械性伤害。”农业中心负责人蒿呈龙介绍。当前是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施肥无人机的投入使用,有效减少化肥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切实提升了施肥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做到了精准施肥。连日来,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利用无人机巡田,1个人1天时间便可完成1万亩小麦巡田工作。与传统踏田相比,通过搭载无人机上的遥感传感器,可以获取农田的多光谱、高光谱图像数据,这些数据包含农田土壤类型、水分状况、植被覆盖度等信息,田间管理变得高效又轻松。
  • 2025-03-02
    检测地面平整度、确定激光位置、安装三脚架、调平……在苏垦农发新洋分公司新北生产区5大队水稻秧池平整现场,技术人员正在对北斗卫星信号发射器进行调试,两台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平地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激光平地技术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作业,土地高低差控制在1厘米内,较传统方式效率提高5倍以上。”新北生产区副主任万涛介绍,单台机械每小时可完成一块标准秧田的平整,整个大队的秧池一天内即可完工,较人工平整可节省约80%的成本。北斗系统实时采集地形数据,智能控制器将三维坐标转化为作业指令,液压装置自动调节刮土铲高度,精准搬运土方。新技术的应用,让土地平整合格率从过去的75%跃升至98%以上。
  • 2025-02-28
    走进新曹农场香料技改项目建设现场,施工方正有条不紊地调配作业人员,把握有利天气,倒排工期、顺排工序,以 “拼” 的劲头、“抢” 的速度,全力推动项目快速建设、早日交付,为 “一朵花” 产业升级按下 “加速键”。该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 2000 余平方米的综合性厂房,并引入先进加工设备,实现无尘无菌自动化作业。待 4 月中旬建成投产后,纯露年产量将从 100 吨提升至 600 吨,精油年产量将由 20 公斤增长到 100 公斤,加工能力实现数倍增长。同时,无尘无菌自动化作业能够显著提升产品品质。新曹农场通过实施此次技改项目,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构建完善的香料全产业链。从香料种植的源头抓起,到加工环节的技术升级,再到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全链条协同发力,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为新曹农场 “一朵花” 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 2025-02-28
    人勤春来早,春管正当时。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在云台农场1.82万亩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科技助力春季农业生产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普山大队二组的高标准农田里,农技人员正在进行药剂配比。当下正值小麦返青拔节期,也是茎基腐病、麦圆蜘蛛等病虫害的高发期。农技人员依照农场春季麦田防治意见书,选用尿素水、磷钾动力、己唑醇等药剂,科学开展病虫草害防治工作,为夏粮丰收筑牢基础。药剂配比完成后,操作员借助手持终端,操控安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无人机精准实施作业。机身下方搭载的喷雾装置依照预设路线精准启停,喷洒出细密的药雾。操作员能够远程监控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药箱剩余量以及喷洒覆盖率,确保药剂均匀覆盖叶片。“无人机的高度、速度、喷洒量都能实现智能控制,喷洒过的地方会自动形成绿色的作业轨迹,避免重喷和漏喷。” 普山大队二组农技人员唐聪聪介绍道。与人工相比,无人机作业效果更好,效率大幅提高,既省时省力,又减少了药物浪费。在农田附近的智能监测站,土地墒情 / 盐分监测设备、智能远程虫情测报系统、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设备等智能化系统应有尽有。工作人员只需远程打开手机客户端,就能随时随地监测当前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