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地处苏北灌溉总渠尾闸和淮海入海水道南岸,位于北纬34.1度,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核心区占地300亩,由原农建四师大院旧址、景区管理处、民俗区、农机修理厂、军垦文化公园、军医院、军垦学校等几部分组成,该景区属于典型的以军垦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景点,属于红色主题的旅游类景区。
隶属于江苏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由淮海农场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主题旅游景区从2009年开始投入,到2010年7月建成对外开放,2018年底二期工程建成开放,目前正在打造农建四师廉政主题教育馆。
为了进一步提升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国家AAA景区,农场不断加大对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军垦传统文化主题旅游景区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产品,组织相关旅游活动。2020年正式启动创建提升工作,旨在将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打造为黄海也一个生态环境优良、配套设施完善、风景秀丽迷人的国家AAA旅游景区。
农建四师陈列馆区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捷。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交通便利,位于盐城市北部射阳县与滨海县的交界处,县域公交经过本地,市民到达方便。外部可通过烟沪线G204、沈海高速G15、S328、临海高等级公路等主要交通线,距盐城南洋机场一个多小时车程,与滨海港黄海深水码头相距10多公里,拥有良好的区位及交通条件。
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拥有丰富的旅游景区资源,既有主馆和氛围浓厚的师部旧址大院,也有当年师首长栽种的龙柏、重阳木、雪松、龙爪松、悬铃木等树龄达60多年的树木;既有当年农建四师建造的房屋、厂房旧址,也有农建四师传承下来的厚重军垦传统文化;既有农场得天独厚的气象水文条件和稻麦大面积耕种的农业生产场景及机械化加盟的现代化农机作业现场,又有濒临黄海海岸线和港口、闸口的观光环境。农场是江苏省内唯一以军垦传统文化而建设起来的农场,为都市文化与观光游赏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休验及很好的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
农建四师暨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的文化艺术底蕴深厚,1996年,淮海农场被命名为江苏农垦的摇篮,2019年2月,军垦文化被列“江苏农垦特色子文化品牌”。1995年和1997年,农场连续获得盐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单位”至今。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基础,打造了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军垦文化主题教育基地,彰显了当地军垦文化特色,成为军垦文化形象在江苏的窗口。
矗立在创业路和清风路的十字路口上的农建四师纪念碑汉白玉雕像,是1992年4月20日筹建。它是一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战士为主体,,整个雕像高3.5米,底座高1.5米,其主题突出,内涵丰富,代表着农建四师将士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开发草滩荒碱地的气魄。“纪念碑”的落款是由中共江苏省委原第一书记、江苏省军区原第一政委江渭清同志题词,由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雕塑的设计者、南京艺术学院张祥水教授设计而成。
农建四师大门仍然保持原来的建筑风格,住房门楼上是仿延安窑洞而成的建筑风格,门头上“国营淮海农场”六个繁体大家和红五星造型,彰显了那段时间的历史记忆,能引起参观者的共鸣。大院中的碑文是当年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布的“农业建设、生产待命”的命令内容,全文镌刻在大理石上。农建四师陈列馆主馆外观整体设计为多边形,酷似苏北地区常见的粮囤,寓意着经过淮海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将过去的盐碱滩地改造成今天的米粮仓;俯视陈列馆外形为椭圆形,好像是一只摇篮,寓意淮海农场为“江苏农垦的摇篮”。从东边入口处望去,正门上方是有一个红色的“八”字和“一”字组成,寓意着我们是人民的军队。
农建四师陈列馆中列展了农建四师浓缩了三年“历经沧桑、屯垦戍边”的历史,序厅部分采用红五星穹顶、圆形围合,气势雄浑而壮观。该馆主要展出农建四师历史渊源和奉命改编后挥师北上,入驻荒滩,开始波澜壮阔的开荒建场的伟大壮举,以及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在茫茫荒滩上立住足、扎下根,建成了初具维形的大型国营机械化农场的艰苦历程。除农建四师陈列馆主馆外,还保留了当年师首长的办公室、会议室、沙盘室、理发室、X光机、医务室、弹药库等原貌,建有水车、粮仓、冲臼、磨坊、群雕等互动区,处处洋溢着军垦文化的历史氛围。
陈列馆还按时期和内容还兴建了“上下求索、曲折前行”和“开拓奋进、走向繁荣”等淮海农场历史陈列馆等两个展区,较好地书写了淮海农场的继任者们,沿着军垦人的足迹,进行现代化农场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建设成就。目前农建四师廉政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分为军纪严明、克难奋进、永不停息、新的征程四个展区,彰显着那个年代部队将士们与民同乐,清正廉洁、高效办事的工作作风。
2010年7月24日占地10000平方米的游客运动广场如期建成开放,整个广场要设计上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融入了外围以6-8人同时奔跑的塑胶跑道、众多有针对性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塑胶篮球场、音乐舞蹈池、两座现代化的门球场,场内辅助于绿地和休闲椅的点缀,高档卫生间设施,让进入广场中的每一个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健身的需要。
游客服务中心目前正按照计划有序地建设中,它位于民俗区前方,起着窗口的地位和作用,可为旅游者提供休息娱乐、文旅产品展示、军垦文化产品演艺、购物等服务,以便使旅游者在逗留时间内进行游览起到游憩回味功能,从而顺利完成在陈列馆的旅游计划,体难好淮海这块风土人情。
民宿区是以农建四师建设的民房为重点,记载了那段年月部队的居住条件和房屋特征,传承和保有军垦传统的民俗文化,让人置身其间仿佛耳边还回响起当年峥嵘的岁月,具有物质生活价值、精神生活价值和社会生活价值。特别是农场目前还有近200名健在的老军工,他们就是军垦历史的“活化石”,让后代们沿着他们的足迹,进行着奋斗的历程,从而也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淮海人追求和谐、谦和好礼、诚信克己、与人为善、勤俭廉正、刻苦耐劳和爱国爱场的优良素质。
农机修理厂是当年农建四师部队为进行机械化农场生产而筹建的,目前还保留着这些厂房的原貌,可见当年部门建造房屋的质量之高。厂内保有石油机械厂、农机修理厂等厂房和生产设备及拳头产品,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农场是如何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火车头的模样。
军垦文化公园:在以便于人们休闲养生的休憩场所中,结合现有长廊、亭子、浮雕、假山、曲桥、石碑、石头等元素,从游客角度的“认知、感受、体验、认同”出发,将军垦传统文化以有形和无形的状态在公园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这些物件即以美观融入进景区中,又将其内涵思想以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提升军垦文化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达到文化的有效展示及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
农建四师医院于1952年成立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除为部队官兵服务外,还具有为周边乡镇群众服务的光荣传统,在当时及今年较长的时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是国家二级非营利性综合医院,目前占地面积3112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3260平方米,过去每年为6万多人次进行诊疗服务,在职工群众中口碑较高,也为周边近百公里职工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治疗和康复服务。
目前,农场通过网站、微信及微信公众号、报纸电视等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景区宣传和市场营销。组织各种军垦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各种类型的游客的参与。一是开展红色实境教育。利用农建四师陈列馆的红色军垦文化的定位功能和江苏唯一一家军垦农场的标牌,让参观军垦文化的游客借节日或红色旅游慕名云集,接受军旅生活的洗礼和军垦文化的感召,从而为当前党史学习教育营造出浓郁的实境氛围;二是进行军垦文化教育。农建四师是江苏农垦摇篮,部队新兵入伍、子女考上大学、职工及大学生入职、师生军垦文化传承、入党入团等各类活动,让大家在参与中,学习精神,激发干劲;三是做好军垦文化开发。每年借助农建四师的史实故事,以文化传承为着力点,通过出刊《摇篮》系列丛书、《一支英雄的部队》书籍、编纂农建四师史实志、拍摄情景剧、将士回忆录、纪录片刻录、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等,让军垦文化重新焕发魅力,引领大家前行;四是组织好廉政文化创建。运用农建四师陈列馆作为盐城市射阳廉政专线上的节点之一,打造好农建四师流传已信的勤政为民、高效办事、廉洁自律的故事和精神,将这里打造成军垦将士勤廉的品牌。
日前,淮海继续着力景区建设工程,加强和完善景区管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借助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旅游的东风,积极开拓红色产品和旅游市场,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军垦文化的创建中,打造出军旅产品旅游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