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智慧田管护航万亩小麦返青拔节

作者:陈谢杰 朱小照发布时间:2025-04-04文章来源:江苏农垦

惊蛰刚过,苏垦农发南通分公司2.3万亩小麦进入返青拔节和病虫害防控关键期,麦田深处的智能虫情测报灯全天候开启“扫虫模式”——远红外加热装置诱集害虫,高清摄像头拍摄的虫体图像经AI算法识别后,蚜虫翅脉特征、虫害密度等数据同步上传“苏垦智慧农业全域农情测控平台”。

“就像给农田装上CT机。”农业中心副主任王春红形容道,“单纯依靠人工巡田,很容易错过防治窗口,而现在系统分析不仅能呈现害虫的分布情况,给出治理方法,还能快速生成K线图,协助管理员及时制定病虫害防治策略。”

过去巡田要走断腿,现在数据“会说话”。农业综合监测站整合墒情监测站、虫情测报灯、智能气象站等6类设备,实现墒情诊断、虫害预警、设备管控等功能的“一屏统管”。通过多组高精度传感器编织出立体的数据网络——从地下20厘米深处土壤墒情的细微变化,到大气压强的微妙波动;从水环境质量的分布状况,再到苗情影像,各项数据每小时自动筛查一次,管理人员只需在手机端即可实时调取15项环境参数,结合GIS地图精准定位每块麦田的管护需求。

王春红打开手机端的“农垦惠农”系统,向一线管理人员演示使用方法,屏幕上的墒情监测模块显示:3号田块10厘米土层湿度连续3小时低于阈值12%,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生成灌溉方案。“过去巡田全凭经验,现在数据实时跳动,缺水田块一目了然。”王春红边说边调出近30天的土壤温湿度波动图谱,“精确到立方米的用水量计算,真正让‘大水漫灌’成为历史。”

惊蛰时节的麦田里,物联网设备与大数据算法的深度耦合,正将传统“人海战术”升级为“数字防线”。随着春管进入高峰,这场依托实时数据与智能算法的“春防战”为稳产增收筑牢了技术屏障。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