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经过冻融的泥土中,蛰伏的生命蓄势待发;广袤的田野上,滨淮人的脚步早已踏破晨霜,田间地头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清沟理墒,科技助力护麦田
走进第六生产区28大队的小麦田,生产区主任卢刚正带领大队人员清理田间沟系。铁锹翻飞间,淤泥被铲除,垡块被清理,原本淤塞的沟渠逐渐恢复畅通。“三沟相连、雨止田干,这是春管的关键!”卢刚说到。他身后,一条条横竖墒纵横交错,像毛细血管般贯穿整片麦田。这些横竖墒不仅能及时排涝,还能将水分输送到麦苗根部,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的科学管理。
清沟理墒的同时,一场“田间问诊”正在同步展开。技术员穿行在麦田间,他们时而俯身查看叶片下部有无红蜘蛛,时而定点查看叶龄分蘖,时而南北穿梭于田间查看草情,将苗情、草情实时掌握,以便气温回升后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不远处,头顶一架无人机正在巡田,技术员介绍巡田照片会上传至巡田系统,可以在电脑前查看田间长势对比图,发现长势较差地段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优种培土,绿色种植筑根基
在第五生产区23大队大场上,营养土已经在场头备好。“我们在节前已经进行了营养土培肥和人工补墒工作,使肥料充分溶解,经过冻融堆闷,保证营养土培肥安全。近期,我们还会在筛土前加拌基质,增加床土透气度和提高肥力。”23大队队长田国祥说到。在品种布局上,生产区推出“一田一策”方案,根据小麦茬口及灌溉条件,合理布局机插秧、直播稻品种,这种精准适配的种植策略,让每寸土地都发挥最大潜力。
生态闭环,生态农业谱新篇
清晨的薄雾中,农技员周树明驾驶电动三轮车,去大队发放物资,他手里本子上清楚地记录着1大队领用吡蚜酮3公斤,瓶子数量为3个,他解释道,因为发出去多少就要回收多少个药水瓶子,大队使用完后要将这些农药包装废弃物运至农服中心废弃物回收仓库,这是滨淮分公司推行的农药废弃物全量回收制度。近年来,苏垦农发滨淮分公司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农田退水循环、秸秆综合利用、药肥控量技术,逐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