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江苏发展的高频词。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传递出一体推进、协同发力的鲜明信号。
对江苏而言,无论是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还是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这“三个一”都是重要抓手、重大任务。省委书记信长星指出,创新是动能所在,制造业是支撑所在,开放是发展空间所在,三者紧密关联、互为支撑。
从去年开春召开“一中心”工作推进会,到今年新春召开“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推进会,既蕴含着江苏对重大事项紧紧扭住不放的战略定力,也体现了谋划推进的系统性。此次会议,既是总结交流,也是调度部署。围绕今年重点工作,提出了“六个更大力度”——更大力度推进重大科创平台建设、更大力度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更大力度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更大力度布局海外市场、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更大力度夯实人才支撑。
发展产业,既要抓好当下,也要放眼未来。未来产业靠技术驱动、靠场景牵引,江苏科技创新实力强、应用场景丰富,大有作为。
以新空间承载新产业、新配套吸引新产业、新要素赋能新产业、新队伍发展新产业,无锡市梁溪区打造12个产业生态圈,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集聚了一批头部企业,走出了老城区“老树发新芽”、未来产业“无中生有”的新路径,具有示范引领效应。
“将优化双向开放布局,深化内外贸协同攻坚,提升‘投资园区’品牌,扩大制度型开放,全力打造双向开放强支点。”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是开放发展的活力所在。今年将围绕落实中新自贸协定、数字贸易合作试点等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实施64项年度改革任务,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推进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系统集成改革,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部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举措。建好用好这一平台,既可以促进江苏创新资源能级提升、科技创新实力跃升,也将为全国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模式贡献经验。
今年,连云港将持续畅通陆海联运“主动脉”,加快推进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20万吨级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徐圩港区疏港航道等重点工程,优化多式联运体系,深化东中西区域合作,高质量建设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一带一路”重要支点。
踏着春天的脚步,会场内外凝聚起发展的共识、奋进的力量。
“‘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的科创T台初具形态,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分别是三年前的2.3倍、7倍。”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表示,新起点上,将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为总牵引,用好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等教育资源,提升“内强外引”的科创格局,培育“顶天立地”的科创主体,全方位培养、延揽、集聚人才,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省大局作出新贡献。
来源:北京西路瞭望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