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人难忘的票证年代

作者:胡正行发布时间:2021-05-20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在上了年纪人的记忆中,有一个难忘的使用票证的年代,使用的票证有粮票、布票、油票、糖票、肉票、香烟票、肥皂票、煤油票等日常生活用品票证,以及自行车票、缝纫机票、手表票等等工业品券证,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在那个年代,没有票证是无法生活和寸步难行的,直到改革开放后,各种各样、形形式式的票证才逐步退出人们的视线,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使用票证的年代成了人们难忘的记忆。

 记得当时的粮票有全国粮票和地方粮票之分,地方粮票只限于在本省、市使用,农场有代粮卷。那年祖母年老叶落归根回老家四川定居,为能按月寄全国粮票回川,我们全家动员想尽一切办法到处换全国粮票,可没有一定的背景全国粮票是很难换到的,因此往往凑不齐,常受到老家亲戚的责问,差点留下不孝子孙的骂名。那时不管大人小孩每人每年只有六尺布票,哪能年年做新衣啊,大人小孩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的,实在不能穿了还要用来纳鞋底。那时一年一家才最多有一斤糖票,有时供应还是黑黑的所谓红糖。记得有一年我生了一场可怕的大病,医给开了张2斤的糖票,很是大面子了,对医生好感激的。那时进城探亲访友,亲友用有限的票证买几包香烟或一斤糖、两块肥皂的送你,那可是大礼了,因为这是他和家人省给你的啊。

  在那个计划经济且物质匮乏的年代,各种各样的票证就是生活生存的必须,存放需格外的小心,弄丢了或弄错了,那是很要命的事。母亲不识字,使用票证都要我过目辨认,基本没有搞错或遗失过,所以,我对各种各样的票证记忆很深刻。

  票证制度应该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商品很匮乏的表现。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解放初期我国的生产力还极其低下,尽管党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发展生产,终究因为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缓慢,还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实行票证制度,对人们的基本生活品计划供应,使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基本生活用品,虽然水平极其低下,甚至不能解决温饱,但保证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各种各样的票证伴我们度过了那艰苦的岁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商品极大的丰富,人民生活步入了小康,票证制度也完成了自己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形形式式的票证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佳品,一些稀有票证更是收藏者追崇的珍品。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