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兆华,男,1982年参加工作,十几年前他所在的原农产品加工厂由于改制转岗,基于农场环境卫生的需要,他毅然选择了工资微薄、工作辛苦的环卫保洁工作。从此,便与农场清扫、垃圾收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从事环卫工人的十几年的日日夜夜,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脏活、累活、苦活抢着干,手磨出了泡,脚磨出了血,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他所扫的卫生路段卫生质量总是位居前列,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他十几年如一日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农场、社区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评价,谱写了一曲深情的环卫之歌。
“敢为人先 勇挑重担”的坚守
他是一个“认死理”的人,他总说既然干了这一行就一定要干好,环卫工说起来不过是个“扫大路”的,但却是每个城市必不可少的工作,包括我们农场也是一样。姜兆华没有觉得这是个多不好的工作,他不但愿意干而且愿意把工作干好。正是这种看似平凡朴素的思想,却透出他身上那股不同寻常人的较真劲,一直支持他在环卫工人这个看似普通却又不普通的岗位上坚持了这么多年。每当看到自己精心打扫的路面是,他内心会升起一股无以言状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他所负责清扫的路段淮海路中心部位是保洁标准最严格的,因为这里农场、社区机关都要经过,但他没有被吓倒,骨子里那种“敢为人先,勇挑重担”的让他毅然承担别人不愿意承担的工作,为提高打扫质量,他坚持每天做到“一日一扫多洁”的工作方法,进行精细化作业、细微式服务。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他每天凌晨3点半钟就来到岗位上,一天作业下来经常累得满头大汗、腰酸脚痛,但面对困难他不泄气、不动摇,全天坚守。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到岗的,负责任的他一定会让家人替代上岗,绝不耽误工作。除了身体力行地清扫卫生,收运垃圾,姜兆华还积极引导教育居民自觉爱护家园。实际工作中,他切实体会到了清扫工作的艰辛和其中的酸甜苦辣,随时有居民把生活垃圾随处乱扔,这时姜兆华就会对居民进行耐心细致地宣传教育,有时不被理解,还要受气挨骂,但他毫不气馁,稍休息后,又继续干。工作没有贵贱,只是分工不同。姜兆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艰辛的劳动,渐渐赢得了理解,赢得了荣誉,他多年被评为农场公司先进生产者。
“拾金不昧 美丽心灵”的坚守
2019年10月23日5时多,环卫工人姜兆华帮同在单位做临工的生病妻子在农场场区干着公厕卫生保洁工作,当他来到淮海学校东侧公厕时,突然发现男厕所门口地上有一个男士棕色钱包,捡起来一看,里面有两千多元现金,还有身份证、银行卡、医疗卡、票据等物品。
从身份证得知失主叫马素华,户籍江苏淮安市人,为了将钱包在第一时间归还失主,姜兆华在原地等了近半个小时,也不见失主回来,此时正看见派出所联防队队长徐如松等人开着巡防车经过这里,他随即招手请他们停下,把情况说明一下,就将钱包交到徐队长的手中,又与徐队长一起前往派出所报案登记,登记结束后他又立即回到原处边做保洁工作边等待失主,大约过了二十分钟,看见一位六十多岁男子来到厕所好像在寻找东西,经过交流确认此人就是失主,他立即陪同失主来到派出所,徐队长通过一一询问,失物与失主说的完全相符,就将钱包交给了失主,当失主看见自己的钱包失而复得,高兴不已,边从钱包中抽出几百元给姜兆华表示感激,姜兆华连连摆手婉言谢绝。
在“意外之财”面前,他依然保持崇高的思想觉悟,他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美化着场区环境的同时,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为大家树立了善行的榜样,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爱岗敬业 患难与共”的坚守
2020年“十一”是祖国母亲七十周岁的生日,到处都洋溢着普天同庆的气氛,七天的长假,对于人们而言是个难得的放松机会。却难为了姜兆华夫妇,因为姜兆华是负责淮海路中间路段清扫的一位环卫工人,妻子是负责场区公厕清理的临时工,国庆前夕,妻子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知宫颈上长了两个不明物,需立即住院开刀治疗,考虑到国庆期间工人人手不够,他和妻子商量,白天由他来抽时间照顾妻子,晚上请妻妹料理,就这样从9月25日妻子开刀即日起,他起早打扫好自己的路段外,还要帮妻子做好清扫场区的公厕,结束后坐上公共汽车到射阳县院服侍病中的妻子,妻子躺在病床上看着这么多天的来回奔波,眼中流下心疼眼泪。环卫所的领导了解情况后,准备调节他休息两天,他回答:“没事,我能行,我们的工作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息下来,其他的同事就辛苦了,不要看我们环卫工工作特殊,“别人忙过节,我们过节忙。”他用实际行动演绎着环卫工人爱岗敬业的坚守精神。
“宁愿一人脏,换来大家洁”,姜兆华用真情实感、言传身教和崇高品质引导居民美化自己的家园,以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