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全面奔小康的决胜之年,回想起我们的农场,大家也在农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不断奋进,无论是让农场的环境面貌,还是每家每户的居家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在淮海路上放眼望去,宽阔的淮海路的两边是高楼延绵而去,让人感觉既大气,又繁华。奥林匹克五环标志成为了文化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广场在周边漂亮的楼宇的包裹下,花团锦簇、非常美丽,特别是夜晚下的广场上音乐喷泉响起亮起的那一刻,人们在周边跳舞健身,非常热闹。路另一侧的淮海职工休闲体育运动广场上,那些塑胶跑道、健身器材、门球场、篮球场、舞蹈池等应有尽有,成为淮海人气最旺盛的地方。
这些硬件设施不去谈,我们仅从清晨和傍晚人们出行的面貌上就看得出,生活在淮海农场的职工居民们,他们由内而外洋溢出浓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特别是那些经常在广场、公园健身、练功、跳舞的人们身上,就能轻松地找到答案。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如今通往各个分场大队的道路整洁、平坦、宽敞。看着这一条条道路,想起当年有一天正好下着雨,下午两点钟我从五分场家里赶到场部医院上班,打着伞,穿着雨鞋,在泥泞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的行走。一会儿雨鞋陷进了泥里,艰难地拔出;一会儿雨伞又被风儿反卷了上去,弄得我狼狈不堪。后来我索性卷着雨伞冒雨前行,因为着急,雨水和汗水浸湿了我的衣背,原本在晴天30分钟就能到达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多小时,差点上班迟到。如今宽敞的水泥路、柏油马路通到了家门口,小汽车几乎家家都有,以前经常走的这段路,不要5分钟就能到达。
那时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过年,因为过年有肉吃、有新衣服穿。特别是以前物资匮乏,好多东西都是凭票供应,再加上父母工资低,要几个月才能吃上一次肉。再看今朝,物产丰富,各种水果、蔬菜、海鲜、肉制品应有尽有,和过去比,如今天天都是过年。还有现在超市、商场购物就在近旁,网上购物又成了新的消费方式,购物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做不到的。
家有一老,赛有一宝。为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农场各个社区还设立了方便老人进行活动的处所,新成立的居家养老服务队无偿为80岁以上老人服务,老年人跳舞、打球、舞剑、练拳、书画等活动都有协会进行组织并常年开展活动,所有这些,让人们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这些林林种种都是我们小康生活的见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曾经是“有啥吃啥”,现在是“吃啥有啥”,一度为生活操心的淮海人,如今生活安逸祥和,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享受着小康社会带来的恩泽和庇荫。我爱我的祖国!我爱生我养我的淮海农场!我会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