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勤劳的双手编织致富之路

作者:谷春发布时间:2020-12-02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油饼唻,又香又脆的油饼哟”

每天下午三点后,淮海路5号楼门市前,一对中年夫妇,支起油饼摊,现炸现卖。油饼色泽焦黄,松脆适宜,售价也便宜,引得过往行人纷纷购买,生意也出奇的好。

转岗之初,彷徨无助

摊主夫妇,男的叫徐素军,今年56岁,女的叫王月红。今年54岁。徐素军夫妇原来都是农场油米加工厂的职工。在九十年代末,由于市场萧条,单位效益不好,双双转岗。夫妻俩一下子没有了收入,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彷徨无助的境地。

倒卖煤炭,短暂辉煌

1999年初,在朋友的介绍下,徐素军开始接触煤炭生意。主要是将煤炭向山东贩卖。那几年的煤炭行业还是比较景气的,徐素军每年的收入也不错,丰衣足食,日子无忧。

打理酒楼,失败收场

2007年,由于煤炭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行业经济全面滑坡,徐素军生意做亏了,欠了许多的债,只好改行。他开了一间酒楼。由于不擅经营,行业竞争又激烈,导致酒楼亏损,改行以失败告终。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庭经济,更是困顿。一家人唉声叹气,生活看不到希望。

经营面点,回归正途

怎么办呢?总得生活呀。两口子商量了好一段日子。决定发挥徐素军当过厨师,会一点面食手艺这个特点,摆摊经营。说干就干。徐素军奔赴建湖上冈面点专营店学习技术,王月红在家租房子,请人制作手推车,做准备工作。一个月后,油饼档出摊了。老徐的油饼,面粉质量好,油的品质高,烹炸火候适宜,颜色焦黄,入口松脆,一上市,就收到居民的热捧。有的居民不但自己吃,出门时,还捎带给亲戚朋友。徐素军向笔者算了一笔账:每天基本能卖出500张饼,每个1元钱,收入就是500元。扣除面粉、油等成本250元。净赚250元。这就行了,蛮好的了,虽然出门摆摊,风吹日晒的,很辛苦,但我们两口子一个月下来能挣56千呢,加上老婆的退休工资,我们的生活现在有保证了,也知足了。老徐笑咪咪的说。

徐素军夫妻不畏困难,积极奋进的创业史,不正是当前处于结构调优、转型发展的淮海人的一个缩影吗?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