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钱国辉学种地的故事

作者:孙丽发布时间:2020-12-01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提起五生产区钱国辉,人们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37大队路东那块地,整个条田的秧苗一展平齐,基本没有什么高低差、密度也均匀,长势长相都要算得上上等田,说实话可以看出种植管理者钱国辉是用了心和付出了辛勤和汗水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的。这里面除了大队管理人员对他种地指导得当,也有钱国辉本人肯努力的钻研科学种植的结果。

说起钱国辉种地的故事,这里面还有不少小插曲呢,下面我就给你慢慢道来:钱国辉老家是四分场31大队的,他父母都是普通的职工,家里弟兄姊妹好几个,钱国辉念到高中毕业,回家待业两年,这期间,他帮助父母种地,那时候农场以种植棉花为多,一种就是几十亩地,也没有什么机械化,人工用工比较多,钱国辉刚出校门没有多久,整天跟随父母高强度劳动,身心疲惫,那时候的他只想着能跳离农门就好了,父母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总想如果有机会就找人把他送进工厂里,那就不用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了。

机会终于来了,场部石油修造厂招工,父母四方托人给钱国辉弄了个指标,钱国辉总算跳离了农门去工厂上班了,再也不用汗流夹背地和泥土打交道了。就这样钱国辉在石油修造厂朝就晚五地上班上了十几年,没想到的是修造厂会因为效益不好改制,他也就下岗了。

下岗后的钱国辉为了生计就出去打工,可是打工会有那么多的不便,夫妻分居两地,一年也见不到几天,而且住的是集体宿舍人多也杂,吃的是食堂,一天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还没有油水,身体也吃不消。钱国辉就萌生了回农场种地的想法。于是他就多方打听家里的承包种植的情况,这时候农场正好实行改制,大部分田地都被原来的职工承包了,只剩下四分场入海道还有一些条田,因为路远、土地状况较差,愿意去的人较少。思乡心切得钱国辉别无选择,牙一咬就和父母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块钱承租了70多亩地一个小条田。

由于多年来没有种过地,钱国辉等于一窍不通,什么也不会,于是他就虚心求教周围的有经验的种植户。一开始,不知道要晒种,浸种的时候只知道把种子倒进水池里,结果稻种的芽口不齐,人家五天就齐芽了,他用了一个星期才七打八地勉强算齐芽,而且芽口也不整齐,长的长短的短。这时候钱国辉才意识到,原来种地也有这么多门道,于是他暗下决心以定要种好地,不能让人家看笑话。钱国辉一有空就跑到父母亲住的31大队那边,一方面是为了吃饭,另外一方面31大队有许多他熟悉的种地能手,可以向他们讨教一下种地的经验。

钱国辉就这样边种地边摸索,可还是会遇到许多问题。有一天,他发现别人和他差不多插插得秧苗,比他自己的秧分的小头多一点,而他的秧苗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分蘖。他不淡定了,软磨硬施地把父母的邻居徐如仁拖到自己种植的地里去看,徐如仁在他地里转了一圈,上下水口一跑,就指出问题所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水层管理不当,高格子的田块要适当多加水,,因为容易渗漏,而洼格子的田块在施肥后最多3天要排水,因为水大容易把小分蘖闷死。

钱国辉听了恍然大悟。

由于他虚心求教,第一年种植就获得了好的收益,当年纯获利5万多块,钱国辉的心里就跟吃了蜜糖似的,这也就坚定了 他种地的决心。

这期间钱国辉海特地借来不少水稻种植的书,遇到有不懂得情况就自己琢磨,实在不懂的就虚心请教别人。一晃十几个寒夏暑冬,钱国辉认真种植的态度,把钱国辉也锻炼成了一个种地能手了,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五分场种植田地,这里里他场部家近一点,跑起来方便。这些年种地虽然没有让他大富大贵,但是起码他过上了稳定的生活,不用夫妻分居两地,一家人团聚一起,每年还有个几万块钱的收益,也就知足了,如今钱国辉也在场部购买了楼房一套,一家人在宽敞明亮的楼房里,笑声都觉得特别愉快响亮。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