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铺就致富路

作者:仇冬梅发布时间:2020-11-18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清晨,我和往常一样早起锻炼,跑到淮海公园路边时正好碰到居住在淮海路21号楼的辛道兰,只见她匆匆和我打声招呼,说要去渠星小区照顾老人,便跨上自行车走了。

看着她远去的身影,我不禁感慨万千,往事历历在目……

我和辛道兰以前都居住在六分场四十六大队,十几年前,他们家是分场出了名的贫困户,丈夫叫侍伊平,身体不好,平时只能在晒场上站站岗,在大队里干些轻活,再加上一个儿子在外读书,夫妻俩常常是一碗白饭、一碗汤地打发日子,家里经济非常拮据。

2004年农场实行土地租赁经营,看到有经济实力的职工都租赁土地的意向,辛道兰家却苦于没有资金,一定人在家急得团团转。为了抓住机遇,改变贫困面貌,夫妻俩四处奔波,向亲朋好友求援,但却因为家里穷,又没有令人信服的创业技能,没有人肯借钱给他们。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她家几乎山穷水尽的时候,时任四十六大队的队长张银轩,很理解她家欲改变面貌的苦衷,就把情况向分场领导作了汇报。分场领导知道后,破例以个人的名义为辛道兰家作了担保,帮他们在信用社贷了一笔款,解了燃眉之急。这样也让辛道兰总算租赁了30土地。此后,分场还与商物公司协商,用她家承租土地的农产品做抵押,先赊账使用所需的农药化肥,终于也让她家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来之不易的种田机会,辛道兰倍加珍惜,夫妻俩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了30多亩田上,平时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不说,不懂的地方就向懂行的领导和种田的邻居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租田五年来,她家每年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贷款,手头上还有好几万元的存款,这也让她家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2009年,辛道兰像许多职工居民那样,她还利用农场的危房改造政策,在农场购买一套90多平米两室两厅的住宅楼,让儿子结婚有了体面的安居场所。

退休后的辛道兰从大队搬到了场部楼房居住,虽然住宿条件改善了,但她勤劳致富的信心一刻也没闲着。

这几年,随着淮海职工不断老龄化,家政服务成了农场紧俏的行业。这几年里辛道兰抓住机遇,又干起了保姆行业,相继做过十几家的保姆,由于她在这个新的行业中用心用情,赢得了许多雇请过她的老人和周边邻居的赞誉,可以说在农场也小有名气,工资收入也远超她的退休金。如今她在描绘下一步的打算时,计划再干几年多挣点钱,准备为在外工作的儿子在城里再买套房。

勤劳铺就致富路,愿辛道兰在家政道路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