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职工作期间,长期兼管农场的农田水利工作,淮海农场地处苏北沿海和5条人海河道的下游,地势低洼、上有客水压境,下受海潮托底。每年的7、8、9三个月的雨季常受洪涝灾害袭击,防汛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而复杂。不仅要了解和熟悉雨情、水情、汛情、工情,还要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复杂的水事关系,与地方政府尤其是水利部门紧密合作,积极争取支持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忆深刻的还是2004年解决农场部分地势低洼地地段受淹的严重汛情,那年的8月中旬农场境内连降了几场大雨,沟渠水位暴涨,入海排涝的骨干河道的水位达到1.5米,比场内地面还要高出0.5米。汛情紧张,附近村民封锁了农场排涝站和排水闸的闸门,因为外河水位远高于圩内水位。农场受涝严重,尤其是地势低洼的五、六分场和农科站境内的稻田淹没在水中、一片汪洋。部分职工群众心急如焚到场部上访,副场长王立新要我接待上访职工,并再三交待说:“防汛抢险、万分紧急、刻不容缓,必须干方百计解决好农田受淹的紧急汛情”。
场办公室还派了一辆车要我到实地解决问题,于是带上上访职工代表驱车沿着入海排河夸套河河堤,一路测水位、査水情、看灾情。夸套河水位的确很高,白浪滔滔、水势汹涌、浪花飞溅、直逼堤岸,沿河的很多低洼地段都淹没在水中,地方上的几处危险地段,还存在破堤的隐患。不一会我们便来到了夸套河的海口闸,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原来五孔的夸套河的海口闸闸门被上游湍急狂奔的水流冲刷下来的水花生、芦苇、树枝、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得水隙不通,闸上上游的水位与下海平面低潮水位相差70多公分。我向闸管所的王所长了解情况。原来他们也尽力清理,但是漂浮物太多,而且越来越多,堵塞闸门,而且到闸上清理,少数人作业很不安全,没有船只等专用工具,一不小心就会被湍急的洪水冲到大海里,因此他们几个管理人员也无能为力。
于是同行的职工代表们纷纷拿出手机要向农场领导打电话,我考虑到这海口排涝是属于地方水利部门管理,涝水排不出农场和地方同样受灾,防汛工作有属地管理的规定,应该向地方政府反映。于是说:“同志们,向农场领导反映是必须的,但是目前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我主动向地方政府反映,效果可能更好”。于是我在手机上搜索到县长热线的电话号码,接通了县长热线的电话,值班人员详细向我了解这里的汛情灾情,我介绍说:“六垛地区、夸套河流域农场和地方的10多万亩耕地淹没在涝水中,10万多居民受灾,汛情十万火急,原因是海口的夸套闸被上游下来的漂浮物堵塞,涝水排不出”。很负责任的值班人员表示:“立即向有关县领导汇报”。
那天下午我与几位分场领导又来到闸上,只见在闸的周围有50多人手拿铁锨、铁叉、钉耙等工具,还有两只木船,各人系好安全绳,有人在闸上,有人站在水中的飘浮物上、有人在船上用铁叉和钉耙,打捞起各种漂浮物,有人将横在闸门前芦苇拉竖起来,顺水流冲向大海。大家紧张地忙碌着、一刻不停。
原来县领导听取我和临海镇领导反映的汛情和灾情后十分重视,指派县防指和县水利部门立即采取措施,疏通闸门、抢险救灾、解决难题,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是由县防办的一名主任和县水利局陆局长亲自带领20多名抢险突击队员,临海镇镇长也带来20多名青壮年村民参战,闸上的抢险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顺利地将闸上的漂浮物清理干净,汹涌的水流通畅地穿过闸门冲向大海,没多久就看出夸套河的水位明显回落下降,于是农场受灾地区恢复开机开闸排水。
农场的水利建设与地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唯有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相互协调,才能推动垦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