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金龙湾古色古香的大门,绕过小石林,迎面就是一条宽宽的文化长廊,长廊两边竖立着众多的橱窗,第一块橱窗就是“垦荒建场元老”36人的名字。
1952年11月,李柯平、董国忠(已在方强农场任职,借调到此)、万邦贤、王震、王厚育、尹殿生、丛永焕、朱世昌、刘正修、安凤宝、孙润秋、杨阿祥、杨锦昌、沈之留、张文彬、张锦荣、张耀德、陈云龙、陈亨才、陈良劻、侍尚勤、周伟、周其昌、庞佩兰、居瑞燕、夏耀璜、顾耀卿、郭香亭、高思泉、高锦华、徐春海、徐勇达、梁芳、嵇孝礼、潘安仁、薛阶臣等36位同志,受命于江苏省公安厅组成先遣队首先来到黄海之滨、黄沙河畔安营扎寨筹建新洋农场。之后,数千名创业者纷纷汇聚于此,吹响了创建新洋农场的集结号,隆隆的拖拉机声催醒了这片沉睡了数百年的盐碱荒滩。
创业者们以“敢叫荒滩变良田”的大无畏气魄,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住草棚、吃冷饭、喝咸水,用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开沟挖渠、架桥铺路、围垦造田,用忠诚、智慧和勤劳,“为着未来的幸福而忘我的工作”,在黄海之滨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创业之歌”。近70年来,在老前辈“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拓荒牛精神”鼓舞下,一代又一代新洋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在黄海之滨奏响了一曲曲胜利凯歌,谱写了一首首华丽诗篇,一个现代化的国有农场出现江苏大地上。
新洋人还要继续发扬这种“创业精神”,大踏步的向现代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