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新洋人

作者:胡正行发布时间:2020-07-10文章来源:江苏农垦信息网

创建初期,创业者们从天南海北汇聚到黄海之滨,于是就有了新洋农场,就有了新洋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新洋人又从农场走向天南海北,于是天南海北就有了新洋人。

六十平方公里的新洋农场就象一颗绿宝石,镶嵌在黄海之滨,熠熠闪光。新洋农场因其农业发达、发展全面、经济效益显著而成为江苏农垦乃至全国农垦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个新洋人,我们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新洋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1952年底创建初时期,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创业者们汇聚到黄海之滨,而这些创业者中多有是在共和国建立前后从全国各地闯荡到这些大中城市的,据统计,创业者的籍贯遍及全国27个省、市、区,涉及汉、回、满、土、苗、羌好几个民族。1959年,农场附近的一部分农民迁进了农场;1960年,江苏省海门县又迁来一批移民;1962年开始,农场又年年接纳了无锡、盐城等市的知识青年,尤其在1969年全国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无锡、苏州、常州、徐州、连云港、盐城、常熟等城市的大批知识青年洪流般地下放到新洋农场,此外少数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知青先下放在某地而后又转来新洋农场的。还有年年从各地大中专院校分配来新洋的籍贯不同的好数百名毕业生,走进了新洋人的队伍。新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移民农场,汇聚了天南海北一万多人,组成了南腔北调的劳动大军。各地的地域文化在这里交融,各地的生活习惯在这里碰撞,经过多年的磨合和沉淀,相互交融,相互包容,形成了具有新洋特色的企业文化,那绵甜委婉既有北方话的腔调,又有南方话的韵味的新洋话就是明显的例证。浓郁的新洋文化,造就了新洋人既有北方人的憨厚,而又不失南方人的精明的特质,培育了新洋人精诚团结、励精图治、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美好品格和精神。

知青作为特殊年代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到来,给新洋带来了知识,带来了城市文明,带来了青年人的活力,为新洋文化浓笔重彩地添上了一笔。1978年后,几千名知青潮涌般地又回到了城市,他们虽然回城了,但他们的青春永远地定格在了农场,他们将新洋视为第二故乡。农场的锻炼和熏陶使他们终身受用,他们将艰苦奋斗,勇于进取的新洋精神带回了城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聪明才智,很多人成为城市建设的骨干和精英。几十年后,当他们回望成长之路的时候,不无感慨地对在农场的经历给予了中肯而客观的评说,仍把自己视为新洋人。

改革开放给新洋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新洋人不再囿于农场小农经济的小天地,在经济全面发展、率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洪流,走出农场,奔向全国,飞向世界,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在南京、深圳办起了工厂,在俄罗斯经营商贸,在赞比亚购买了农场。以精明能干著称的新洋人活跃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把新洋的大米、肉鸭、羽绒服、连杆、电子元件、化工产品等诸多产品推向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拼搏中,农场经济实力壮大了,新洋人富起来了,不少人成了了腰缠万贯的老板。新洋的第一代、第二代为新洋的发展和壮大,献了青春献终身,新洋的第三代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天地,很多人考上了各地的高校,有的还考上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寻求发展,有的还留学海外,定居国外,在现代化的建设和世界的和谐中发挥着新洋人的聪明才智。如今,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昆明、成都、郑州、西安、哈尔滨、乌鲁木齐、苏州、无锡、常州、徐州等大中城市,随处可见新洋人,甚至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赞比亚等国家也闪现着新洋人的身影。

哦,可敬可爱的新洋人,精明强干的新洋人。

新洋人活跃在天南海北,新洋话传诵在天南海北,新洋精神闪光在天南海北。


上一篇:下一篇: